首页首页 > 历史军事 > 两宋元明 > 金鳞开
金鳞开

金鳞开

  • 小说来源:网络转载
  • 查看次数:
  • RAR压缩包大小:2.06 MB
  • 下载次数:未知
  • 发布日期:2019-10-12
  • 小说类型:TXT文本文件
  • 小说作者:美味罗宋汤
  • 书籍等级:
  • 运行环境:支持TXT文本阅读即可
  • 连载状态:+正文完结
  • 不看简介,直接下载
  • 小说简介
  • 随机章节内容
    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碛里角声摇日月,回中烽色动楼台。
    陵园白露年年满,城郭青磷夜夜哀。沙场昼夜多风雨,人说太子铁骑来。
    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,重生为皇明末代太子朱慈。从不接受失败的灵魂,因此掀起了复兴大明的风暴。
    从这一刻起――
    让别的民族瓜分大地和海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,皇皇大明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阵列自己的大炮!
      而那些没圈到地或者圈得少的贵族更不肯轻易出兵――凭什么我好处拿得不多,送命的事却要我去做?打仗是要死人的,旗下人又都是贵族的私人财产,就算抢到了人口和土地,总得算算这笔买卖是否得利。万一自己打下的土地,又被别人圈去了怎么办?岂不是人财两失?
      在确定名分之前,满洲人势必要在多尔衮面前大打口水官司。这就是八旗制度最可爱的地方,仍旧带着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特性,并不是一个彻底中央集权的组织。黄台吉若是再多活二十年,可能情况会大大不同,然而现在执政的多尔衮本人也是一旗旗主,当然不会做出削弱自己的蠢事来。
      “只要多尔衮不确定圈地所得,以及日后的战利品分配,满洲大军就不会大举出动。”朱慈道:“而且起码在夏收之前,大同宣府一线无法承担大军过境的粮草供应。”
      大军过路,私库或许还能藏下一部分粮食,但公库里的粮食却肯定不会留下。李自成之所以从井陉撤回山西,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路从三关入京,沿途没有留下什么粮食。而任继荣和李友的人马不多,应该还能匀出一部分给他。
      “由以上两条可以推论:满清大军在内部统合、夏收完成之前都不会有大动作,我们就是要趁这个时间,迅速将山东西部的人口、粮食、物资、运到东面,充实防线,缓缓朝西推进。”


    第243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(11)
      朱慈让人抬出一张山东全省沙盘,上面标注了各府州县的位置,他拿着木鞭指到:“若是满清南下,东昌府首当其冲。为了打通南北漕运,这里也是他们必先攻取的目标。分配到东昌府各县官员,任务最重,要转移人口、转移资粮、还要阻断运河!”
      京杭大运河的代价是一个王朝的崩塌,从隋以来,这条南北动脉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,历代都不能轻视。然而朱慈此刻却宣布要将它截断填平!
      参与讨论的高层官员早就知道这个决议,脸上并不震惊,其他人则无不惊骇。
      “殿下,运河非但关乎漕运,也关乎周围农田灌溉啊!”莱州知府吴伟业当即起身道。
      朱慈是看他最近工作还算卖力,方才给他面子,道:“满清人少,为了疏通运河,势必要分散人力,能大大减轻我军压力。我们人多,只要能够收复故土,就不用担心疏浚运河的消耗。至于粮食,原本也不能指望那边。”
      作为农业国家,对农田灌溉的影响自然放在首位。如今只是六月份,河南河北的许多农田都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保证收成。运河一但被截断,河水外溢会造成人为水涝,淹死作物,而截断区域又会导致田中缺水。
      “这事已经做了决定,就不用讨论了。”朱慈压了压手,道:“蔡公,要劳您亲自坐镇济南府,监督治下州县官,做好人民转移之事。”
      “臣遵旨。”蔡懋德上前应道。
      “周公,”朱慈转向周应期,“百姓迁徙到了新地,一应安顿就交给你了。”
      周应期连忙起身领命。他在天津屯田安民,颇为百姓称道,是个着实为百姓打算的好官。正是因此,朱慈很信任他,只不过手下只有半个山东省,高级官员不好安顿,这才让他以天津巡抚的身份在登、莱巡视,指导那些新嫩的县官治理地方。
      “张先生,”朱慈叫道,“粮食还是当前要务,大军在前线作战,更要确保后方粮食充沛。”
      张诗奇如今是山东布政使司参政,兼登莱粮道。
      他出班道:“殿下,即便算上五月收割的大麦,如今登莱各州县粮食缺口仍有三万石之巨。而朝廷一直从东南买粮,已经导致粮价上涨二成有余。臣恳请调船从朝鲜购粮。日后南船从青岛上岸,朝鲜船在登州卸粮。”
      只要能买到粮食,朱慈才不会管他从哪里买的。朝鲜半岛资源匮乏,不过南部较为平整,水源充沛,气候与山东相仿,是重要的产粮区。尤其京畿道附近的土壤肥沃,粮产量较高。
      “准!”朱慈当即拍板道:“还可以考虑直接在朝鲜买地,招募辽民种植番薯等作物。”
      朝鲜北部山区对于当前朝鲜人的生产力,基本是无法耕种粮食作物的。然而明人却有番薯、玉米和土豆这些不挑地的作物,完全可以在北朝鲜买地,以朝鲜人的名义进行耕种。朝廷也不指望他们能够缓解粮食压力,只要自己能够活下去就好。
      “徐光启在天津时就在研究育种了,到现在都多少年了?”朱慈说高产作物,不免又特别关照道:“你别把精力光集中在买粮上,育种的事也得抓紧。人手不够就多招老农。”
      张诗奇连连称是,对育种的事也颇为头大。他总觉得徐光启在书里大吹法螺,怎么可能有番薯一窝长七八根,根根都比婴儿手臂还粗还长?偏偏皇太子中了徐光启的毒,对此深信不疑,硬说这些作物只要育种育得好就能高产。可这事又不是三两天就能看出来的,还不得一年年来么?
      朱慈也很无奈。粮食缺口是根据所有登记人口日均最低消耗所计算出来的,也就是说只要有缺口存在,就肯定有人会被饿死。事实上,就算填平了缺口,考虑到资源分配不可能达到完全均衡,仍旧会有人饿死,只是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饥荒罢了。而且这回鲁西百姓东迁,以及京畿、河北、河南大量流民涌入,势必会加重粮食消耗量。

下载地址